胖子與糖尿病的距離


21.10.2022

胖子與糖尿病的距離

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,肥胖的人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,八成的糖尿病友都有「肥胖」和「過重」問題,當體重過重,身體會製造更多胰島素來控制血糖,但是當胰臟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時,血糖失控,就會引發糖尿病。

糖尿病分四大類型

第一型糖尿病:成因與第二型完全不同,可說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,免疫系統會對胰臟細胞發動攻擊,因此胰臟幾乎無法分泌胰島素,為了使血糖保持平衡,必須天天注射胰島素,通常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就可診斷出來。

第二型糖尿病:目前台灣糖尿病患者90%以上都是第二型糖尿病,因為身體被過量的血糖破壞引發,隨著年齡增加,罹病機率愈大,通常好發於成人,現在則有年輕化的趨勢。幸運的是,此類型可藉由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而逆轉。

第三型糖尿病:又叫做大腦的糖尿病。胰島素阻抗會使異常的蛋白質在腦中出現,取代正常的腦部細胞因而造成阿茲海默症,也就是大腦無法對胰島素反應,導致腦部血糖過高,造成認知功能衰退。 另外還有妊娠糖尿病,是指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,但在懷孕時卻出現高血糖的現象。


大部分的糖尿病友屬於第二型,這類型是我們最常討論的。

我們身體細胞需要的能量來源主要是葡萄糖,但細胞接受利用葡萄糖的過程卻很複雜。血液中的葡萄糖並不是流經细胞附近時就直接被細胞利用,能不能進入細胞,要看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來決定。「胰島素」可說是細胞代謝最重要的物質,它的任務就是把血液裡的葡萄糖運送到肌肉細胞、脂肪細胞及肝臟細胞,做為這些細胞所需的燃料。

正常健康的細胞對胰島素是很敏感的。 但是,如果我們吃下大量的糖,細胞不斷攝取葡萄糖,細胞就會暴露在高濃度的胰島素之下,身體為了適應就會不得不減少位於表面的胰島素受體,細胞會對胰島素變得沒那麼敏感,造成胰島素阻抗。也就是說,身體會忽略胰島素的訊號,無法從血液裡攝取葡萄糖,胰臟只好分泌更多的胰島素,才能讓細胞吸收葡萄糖,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下就會形成第二型糖尿病。

同樣地,肥胖也會造成胰島素阻抗。 當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時,身體就會想製造出更多的胰島素來處理血糖,幫助血糖進入細胞。另一方面,素有「肥胖賀爾蒙」之稱的胰島素不僅使脂肪容易形成,也會增加食慾,使人比較不容易飽,無形中吃下更多的食物,這個過程使身體慢慢走向一個惡性的循環:變胖→胰島素阻抗→肚子餓→吃更多→變胖→胰島素阻抗惡化,持續下去就會漸漸演化成糖尿病!


糖尿病不可怕,可怕的是高血糖帶來的殺傷力。 糖尿病患因為身體無法把葡萄糖運送到細胞,作為細胞的能量來源,血糖便會升高。 血糖太高會帶來很多問題。 過量的糖份就像一片碎玻璃,流竄身體各處造成傷害,破壞血管內皮細胞,進而破壞器官功能,因此會引起很多併發症,而且會逐漸惡化,造成器官功能完全喪失 。高血糖除了讓發炎失控,使人感染、眼睛病變、神經受損、心血管疾病、甚至是阿茲海默症。

在這過程當中,胰島素因為無法把葡萄糖送進細胞,無法控制血糖;同時,它也是一種賀爾蒙,會促使脂肪形成,助長發炎。一旦胰島素濃度升高,其他賀爾蒙也會受到影響而不平衡,身體就陷入更進一步的混亂,無法恢復正常的代謝。到了糖尿病後期,因為胰臟細胞已經衰竭,沒有辦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,身體無法有效運用吃進來的能量,病患反而會開始變瘦,所以這個時候就必須要施打胰島素來控制!

糖尿病會影響體重控制和血糖平衡。如果得了糖尿病,又常坐著不動,身體內的組織和器官就會漸漸敗壞,連大腦也無法倖免。一旦大腦退化、萎縮,無法正常運作,大腦控制食慾和體重的中樞都會失常,使人吃進更多的食物,血糖越高,身上的肥油越來越多,如此惡性循環使大腦功能障礙更加嚴重。

所以,當務之急,就是減肥!透過飲食控制與適度運動能提升胰島素的敏感性。也就是說,只要改變生活習慣,消除脂肪,不但能提升胰島素敏感性,還能降低得糖尿病的風險喔!幸運的是,現在有醫學證據顯示如果在糖尿病初期積極的減重,糖尿病是可以逆轉回來的!





相關文章